昆明理工大学冶能学院
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培养方案 >> 正文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3 版)

更新日期:2013-12-05

专业代码及名称:080501 能源与动力工程

专业英文名: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学科门类:工学 能源动力类

专业概况: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于1978年设立,是云南省高校重点建设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点。本专业设热能动力工程和水电站动力工程两个专业方向,第二学年起分方向分别实施不同培养方案。本专业现有1个一级学科工学硕士学位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4个二级学科工学硕士学位点(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和制冷及低温工程),1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动力工程),自设二级博士学科博士点(冶金能源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热工、力学和机械科学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和控制技术为工具,培养具备能源生产、转化、利用与动力系统研发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以及具备节能减排理念,能在工业、国防、民用领域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优化设计、先进制造、智能控制、应用管理、实验研究等方面的高级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各种能量转换机有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接受现代科学与工程的基本训练;掌握能源、热科学及动力系统基础理论,掌握计算机及控制技术等现代工具,具备从事热能动力系统或水电动力系统、节能、制冷环保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设备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应用管理所必需的工程技术知识,初步具有应用所学知识提出、分析及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本专业学生还应具有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对职业、社会、环境有责任感,树立节能减排的理念。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并能应用本本专业相关的数学、物理、力学、材料、机械、控制、电工电子等工程科学基础知识;

2. 具有专门针对能源动力系统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适应本专业要求的个人能力和专业素质,能进行能源与动力新产品和新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运行维护以及相关制造,具有集成创新的能力;

3. 了解能源生产、转化和利用的行业需求动态,熟悉能源高效转化和利用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应用背景,贯彻执行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和技术路线;

4. 具有在能源动力类企业的初步工程实践学习经验,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成为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人才;

5.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及时掌握并应用相关新技术为社会服务;

6. 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毕业生进入社会工作 5 年左右应能通过考试获得相关的国家注册执业资格证书,或在企业中成为合格的能源动力工程师。

主干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

核心课程:

热能与动力方向:工程热力学、自动控制原理、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燃料燃烧学、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工业炉热工与设备等;

水电站动力方向:水力学(1)、自动控制原理、水轮机原理、水轮机调节、水力机组辅助设备、水力机组安装与检修、水电站自动装置、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等。

专业方向:

热能与动力工程方向;水电站动力工程方向。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热能与动力工程方向:工程训练、机械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热工基础实验、热工综合实验、锅炉原理课程设计、工业炉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水电站动力工程方向:工程训练、机械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电路理论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水力学实验、水电站机电设备综合实验、水轮机原理课程设计、水力机组辅助设备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

热能与动力工程方向:热工基础实验(包括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热工仪表等认知性和验证性实验);热工综合实验(燃烧学、能平衡、制冷等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在创新实践课程中参与教师科学研究与实际工程项目研发,注重培养应用专业知识对热力设备、热能系统、流体机械等系统的研究、设计、运行、诊断、分析的能力。

水电站动力工程方向:电路理论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水力学实验、水电站机电设备综合实验等。

在创新实践课程中学生参与教师科学研究与实际工程项目研发,注重培养应用专业知识对热力设备、流体机械等系统的研究、设计、运行、诊断、分析的能力。

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上一篇: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7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