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冶金工程系 > 教授 > 正文

李绍元

1.基本信息

姓名:

职称职务:

学位:

电子邮箱:

研究方向:

李绍元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博士

lsy415808550@163.com

硅冶金与硅材料

2.学习工作经历:

2019至今,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2019—2020,新南威尔士大学,光伏可再生能源学院,访问学者

2015—2019,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

2014—2015,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讲师

2009—2014,昆明理工大学,有色金属冶金,硕/

2005—2009,燕山大学,材料物理,学士

3.个人简介:

李绍元,工学博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B类项目获得者,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导,西南联合研究生院博导。主要从事冶金法提纯金属硅新技术、硅光伏产业链二次资源增值回用、硅材料制备及其在能源转换与存储中的应用等方面研究。

科研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B类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面上项目2项);主持云南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等省部级项目14项。近五年,在EESAFMCarbon EnergyCEJ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ESI全球高被引论文7篇,ESI热点论文3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2件。研究成果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学术荣誉和兼职:先后入选云南省优青、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产业创新人才等称号;目前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冶金物理化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半导体材料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委员等职。


4.代表性项目:(限5项)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B类项目,52522410,硅能源材料制备及应用,2026-012028-12,主持,200

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4YFC3907605,晶体硅切割废料高质利用制备硅基负极材料关键技术及示范,2025-01 -2027-12,主持,1215万元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52274408,退役光伏组件回收硅料制备多孔硅基复合负极及储锂性能研究, 2023-01 2026-12,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974143,金刚线切割硅废料制备多孔硅基纳米杂化负极材料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2020-01 2023-12,主持

5 云南省科技厅重大专项,202402AF080005,高性能硅基负极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究,2024.012027.12.31,主持,2400万元

5. 代表性获奖:(限5项)

1) 大尺寸P型单晶硅高效拉晶关键技术及应用,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云南省人民政府;授奖时间:20244

2) P型单晶硅棒RCZ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授奖时间:202312

3) 新型硅基复合材料构筑及其对重金属离子吸附和检测机理研究 ,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云南省人民政府,授奖时间:2025 6月(排名第1

4 硅能源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云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云南省教育厅,授奖时间:2023年(排名第1

5 共青团中央表扬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共青团中央, 授奖时间:2023年(全省6人入选)

6.代表性专利:(限5项)

1. 李绍元,盛贵章,马文会,等,一种铜催化刻蚀制绒硅片表面圆滑处理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810717904.4

2. 李绍元, 张嘉昆,马文会,等, 等离子活化切割硅废料制备多孔硅//纳米金属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授权号:ZL202010699399.2

3. 李绍元, 马文会, 魏奎先, 等,一种柔性石墨烯硅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710939689.8

4. 李绍元, 张嘉昆, 马文会, 等,等离子活化切割硅废料制备多孔硅//纳米金属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授权号:ZL202010699399.2

5. 李绍元, 王雷, 马文会, 等,一种基于切割硅废料制备硼掺杂纳米金属/多孔硅碳复合负极的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授权号:ZL202010696789.


7.代表性论文:(限5项)

1Liao Shen, Kaiwen Sun, Fengshuo Xi, Zhitao     Jiang, Shaoyuan Li*, Yanfeng Wang, Zhongqiu Tong, Jijun Lu*, Wenhui Ma*, Martin     Green, Xiaojing Hao*, Reconstruction of photovoltaic waste silicon into     amorphous silicon nanowire anodes,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25,DOI :10.1002/cey2.70004 ESI全球高被引论文

2Liao Shen, Shaoyuan Li, Yanfeng Wang, Jijun     Lu, Fengshuo Xi, Huaping Zhao, Zhongqiu Tong, Wenhui Ma, Yong LeiUpcycling photovoltaic silicon waste into     cost-effectiveness Si/C anode materials, Carbon Energy, 2025, DOI     :10.1002/cey2.70004

3Lei Wang, Jijun Lu, Fengshuo Xi*, Neng Wan,     Xiuhua Chen, Ning Du, Cong Liu, Wenhui Ma*, Bin Luo*, Shaoyuan Li*.     Sustainable Recycling of Photovoltaic Silicon Waste into High-Performance     Anodes via Interface Engineering[J].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5: e03540.

4Lei Wang,  Jijun     Lu,  Shaoyuan Li*,  Fengshuo Xi,  Zhongqiu     Tong,  Xiuhua Chen,  Kuixian Wei*,  Wenhui     Ma*, Controllable Interface Engineering for the Preparation of High Rate     Silicon Anode.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4, 2403574. ESI全球高被引论文

5Liang Wang, Jie Yu, Shaoyuan Li*, Fengshuo     Xi, Wenhui Ma*, Kuixian Wei, Jijun Lu, Zhongqiu Tong, Recent advances in     interface engineering of silicon anodes for enhanced lithium-ion battery     performance,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2024,66, 10324 ESI全球高被引论文





上一条:刘战伟

下一条:杨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