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冶金工程系 > 教授 > 正文

杨黎

1.基本信息

姓名:

职称职务:

学位:

电子邮箱:

研究方向:

杨黎

教授,副主任

博士

dawnyang@kust.edu.cn

微波冶金、气体传感技术与智能嗅觉

2.学习工作经历:

201312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20143月进入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冶金系工作,2019年破格晋升教授职称,期间(2021-2022年)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从事访问学者。

3.个人简介:

杨黎,湖南邵东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现任国家超硬材料先进制造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非常规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主要从事微波冶金、气体敏感材料与低功耗MEMS器件、大尺寸金刚石膜及单晶金刚石外延生长等研究。

入选云南省 “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2018年)、产业创新人才(2023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课题、云南省稀贵金属材料基因工程重大科技专项课题、中石化科技部重点项目等13项;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开展国际合作,主持云南省高层次外国专家引智项目;作为技术负责人参与科技部国际合作对俄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云南省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企业委托项目19项。发表学术论文13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2件。获第八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2014年)、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6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017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2019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和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出国研修访学计划联合资助,2021年前往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材料与化工系开展访问学者工作。

4.代表性项目:(限5项)

1)退役碳纤维-微波协同强化树脂基金刚石薄片砂轮基础研究,项目编号:5236405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3万元,2024.01-   2027.12

2)基于微波给热脱氢反应器的高效移动式“芳烃-环烷烃”储放氢系统的设计与工程开发,2022YFB400310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课题,300万元,2022.12- 2025.11

3)基于新型混合传感阵列的气体报警智能手环及安全预警网络平台,兴滇英才产业创新项目,85万元,2024.01-2028.12

4)大尺寸厚壁氢化锂制品的外场激励快速烧结及其致密化机制研究,U2030207,国家安全学术基金(NSAF)重点项目,310万元,2021.01- 2024.12

5MAX相结合剂金刚石复合材料微波强化自蔓延烧结机理研究,5186402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万元,2019.01-   2022.12

5.代表性获奖:(限5项)

1)特殊领域专用焊接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第八届国际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金奖,2014.

2)复杂钛资源高效利用及特种焊接材料清洁低耗制备关键技术,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6.

3)锡银铜电子焊料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017.

4 微波可控化制备核纯级二氧化铀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2019.

6.代表性专利:(限5项)

1)杨黎,杨勉,周俊文,郭胜惠,侯明,高冀芸. 一种微波均匀固化的退役碳纤维增强树脂薄片砂轮及制备方法. 发明专利,ZL 202211602909.5

2)杨黎,史书浩,郭胜惠,高冀芸,侯明,杜倩,鲁元佳. 一种利用高热值合金诱发微波自蔓延烧结反应制备MAX结合剂金刚石复合材料的方法. 发明专利,ZL 202210048317.7

3)杨黎,朱烨,郭胜惠,高冀芸,侯明. 一种气敏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发明专利,ZL202110956193.8

4)杨黎,侯明,郭胜惠,彭金辉,胡途,叶小磊. 一种Ti3AlC2基陶瓷结合剂金刚石钻头刀头及制备方法,发明专利,ZL201910181576.5

5)杨黎,李思佳,郭胜惠,冯曙光,高冀芸,胡途. 一种对沉积金刚石膜的基底预处理时的控制压力装置. 发明专利,ZL202110863732.3

7.代表性论文:(限5项)

1Hangshuo Feng, Qiuni   Zhao, Li Yang*, et al. Advances 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based   hydrogen sulfide gas sensors. 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 2026,   546:217087.

2) Caiyi Jiang, Peng Tang, Li Yang*,et al. Deep   removal the irreversible contaminants of N-MnOx@PVDF membrane using in-situ   coupling catalyzed ozonation.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25,   368:132880.

3) Yuanjia Lu, Maobing Shuai, Li   Yang*,et al. The high temperature dielectric properties and temperature   rise behavior of lithium hydride in microwave field.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25, 51(8): 9939-9946.

4) Ye Zhu, Ming Hou, Li Yang*, et al. A   facile strategy to rapidly screening gas-sensitive materials in large   samples: A case study of surface modified SnO2 for CH4   detection. IEEE Sensor Journal, 2024, 9(24): 15004-15010.

5) Botao Gao, Siyu Yao , Li Yang*,   et al. Study on a potential hydrogen storage system: Microwave-activated   methylcyclohexane dehydrogen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24, 79: 619-629.




上一条:李绍元

下一条:杨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