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冶金能源工程数智化微专业2025年招生简章

发布日期:2025-11-13 浏览次数:

一、微专业简介

本微专业紧密对接国家“双碳”战略与国家大数据战略,聚焦冶金能源工程领域的数智化转型,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技术,培养兼具冶金能源工程基础与数智化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涵盖冶金智能建模与优化、工业互联网与能源管控、数字孪生技术等核心内容,依托智能冶金与节能实验平台与高性能算力支持,使学生掌握炉窑工况预测、产品质量优化、能源系统智能调度等关键技能。本微专业毕业生可在钢铁、有色金属、新能源等行业从事智能制造、能源管理、数据驱动决策等工作,成为工业4.0时代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依托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与国际前沿技术引入,致力于打造适应行业智能化变革的“绿色工程师”。

二、培养目标

聚焦“双碳”战略与智能制造需求,培养掌握冶金节能工艺、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服务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依托学院国家级平台与校企资源,构建“冶金能源工程+数智技术”交叉培养体系,强化学生在冶金智能建模、能源管控、数字孪生等领域的实践能力,助力行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打造西南地区冶金能源工程数智化人才培养高地。

三、课程设置

围绕冶金能源工程数智化相关知识体系需要与发展前沿,充分考虑理论知识学习与创新实践能力拓展,共设置课程5门(12学分),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属性

学分

课内学时

考核方式

开课学期

合计

理论

实验

实践

1

120301v

自动控制原理

必修

3

32

32

0

0

考试

第一学期

2

120302v

工程材料基础

必修

3

32

32

0

0

考试

第一学期

3

120303v

数字能源

选修

2

32

32

0

0

考查

第二学期

4

120304v

能源大数据原理与应用

选修

2

32

32

0

0

考查

第二学期

5

120305v

互联网+”智慧能源

选修

2

32

32

0

0

考查

第二学期

四、教学安排

单独编班组织教学,利用正常学期晚上、周末授课;一般为1~1.5学年(含寒暑假);理论授课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主,定期举办线下项目实践及相关交流活动。

五、成绩、学制及证书

(一)成绩

微专业课程成绩由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管理,以微专业属性显示在成绩单上,不纳入学制内平均学分绩点的计算。

(二)学制

1学年。

(三)证书

学生需在主修专业毕(结)业前修满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及学分,学校颁发冶金能源工程数智化微专业证书。未达到微专业培养方案学分要求的,发放微专业课程学习成绩单。

六、招生对象及计划

(一)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面向全校在籍本科生。

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或其他相近专业。

先修课程要求:修完《高等数学》等工科基础课程,掌握冶金工程概论、能源转换原理等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计算机语言编程基础;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或具备同等编程能力。

(二)招生计划

20人。

七、报名办法及选拔方式

(一)报名办法

学生按照学校要求统一报名。

(二)选拔方式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学院统一组织报名学生进行面试考核,依据考核结果确定拟录取名单,并通过网络方式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学校备案。

八、联系方式

邮箱:1121855767@qq.com